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李根林)6月13日,“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改革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会上,苏州市发布近十年来在改革开放领域取得的成就。
这十年来,苏州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创体制机制优势,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苏州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2年的1.2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27万亿,居全国第6位,年均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9万亿增长到4.1万亿,居全国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04亿元增长到2510亿元,居全国第4位;进出口总额由3057亿美元增长到3921亿美元,居全国第4位。
聚焦科技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深化改革。苏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综合实力连续12年位居全省首位。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成功落户,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落地场景57万个,2021年交易额全国第一。高端要素加快集聚,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才总量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城市”。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获批创建,布局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有效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1165家、17942家,均居全省第一;“智改数转”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38家,位居全国第三;全球“灯塔工厂”累计达5家、占全国的1/6。
聚焦对内对外开放焦点难点深化改革。一方面,苏州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享国家重大改革红利。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62项重点改革有序实施,32项制度创新入选示范区典型案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加快建设,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有力推进;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另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自贸区苏州片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30余项,其中6项、25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开放平台层次不断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位居第一。获批全国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昆山建设全国首家两岸特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实施范围扩大到昆山全域。太仓中德合作入选“第三批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融入“一带一路”步伐加快,沿线34个国家和地区共投资459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总额的28%。
聚焦生态环境顽瘴痼疾深化改革。苏州市将改革的思路贯穿于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过程,环境美的苏州底色更加彰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全省最低;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成效显著,长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制定出台太湖生态岛条例,太湖连续14年安全度夏。“双碳”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发行规模2亿元的省内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完成全省首例排污权抵押贷款。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园林城市群”,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首批美丽山水城市。张家港湾生态修复实践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苏州市用心用情用力以改革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上,城乡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1.93缩小至2021年的1.85,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万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教育事业上,“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有序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稳步实施。医疗卫生上,获批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实现医保同城同服务,与全国97.6%的统筹地区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成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古城保护上,跻身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本周四挂牌成立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