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沈洁 许竹)6月27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盐城市发布十年来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乡村振兴实绩水平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从大到强 农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据介绍,十八大以来,盐城市农业加快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11.6亿元,列全省第一位,较2012年年均增长4.2%,成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成850.99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全省最大,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52.8%提高到73.3%,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做大做强优势种业,成为国家级三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市之一、中国蟹苗之乡,每年全国70%的蟹苗、全省80%的杂交稻制种来自盐城。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达142.96亿斤,占全省的19.1%,较2012年增长6.3%,可满足江苏约69%的人口粮食需求。粮食等14个大宗农产品产量和规模稳居全省第一,盐城以占全国0.6%的耕地,生产出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猪肉、2%的水产品、2%的蔬菜和3%的蛋类。
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优势产业全部迈上了百亿级台阶,万亩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72万亩,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89家,较2012年增加325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92家,省级龙头数量全省最多,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由1.39:1提高到2.44:1。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经营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幅,2021年销售额分别达197.4亿元、216亿元。
扮靓乡村“颜值” 打造宜居宜业家园“样本”
盐城市坚决践行“两山”理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累计完成9.1万农户住房条件改善,农房改善工作走在苏北前列。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5个、省级传统村落24个,推行“大数据+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东台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涌现出东台甘港村、大丰恒北村、盐都新民村等一批极具盐阜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同时,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通达率、镇村公共交通通达率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标准化建设,农村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实现县域均衡发展;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所有行政村完成综合整治任务,行政村垃圾整治达标率达100%,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市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县级以上文明镇、村占比分别达77%、63.58%,盐都建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8个村获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 群众幸福感实现新跃升
盐城市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产业富民、改革富民、政策富民,300万盐阜农民全面实现小康,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盐城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18.3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10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2个省重点帮扶县如期摘帽。脱贫攻坚完成之后,全面启动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02亿元,村平64.3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达80.6%。
盐城市还积极探索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村民生改善保障机制等创新举措,出台实施“富民10条”等相关政策,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49元,较2012年增119%,增幅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2年的2.17:1缩小到2021年的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