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南通讯 3月28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通报《南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南通市2023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南通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三水交汇、滨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南通丰富的生态系统。随着长江生态的不断修复改善,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在南通已不再是“稀客”,它们三五成群,频频亮相狼山附近水域,有时逐浪嬉戏,有时悠闲自得,很多市民驻足守望,一睹江豚风采。
3月初,在如东县小洋口附近的湿地,出现了一群野生麋鹿,数量多达30多头,如此规模的野生麋鹿群出现在长江口地区,尚属首次。这批麋鹿是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野放出来的,如东也在研究如何让麋鹿在江海大地“安营扎寨”,成为常驻居民。这些都印证南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当天通报的2023年南通市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更高标准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推动南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举措。
2023年,南通市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攻坚、靶向治污,以“盯大户、查高值、控源头、降扬尘、强执法、促整改、抓联动”为治气攻坚路径,推进治气工作落实。根据《南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今年,南通市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4%。计划完成一轮涉气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持续开展友好减排,强化对比提升,督促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排放浓度的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推进臭氧“夏病冬治”,开展臭氧污染监督帮扶,对高值点位溯源排查。对秸秆、垃圾禁烧不力,造成较严重环境污染的,依规追究属地政府相关责任。强化烟花爆竹污染防治,推动通州区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实现“分级预警、及时响应”。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强化法规标准引领;推进市、县区域同考,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改善新局面。
根据《南通市2023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2023年,南通水环境质量目标为:1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到100%;55个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含国考)优Ⅲ类比例达到100%;104个市考以上断面(含国、省考)优Ⅲ类比例达到100%,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在用、备用)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2023年,南通将推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推进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落实《南通市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5月底前完成144家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任务。深入开展船舶水污染物整治;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运行维护工作;组织开展河湖岸线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深入实施国家、江苏省节水行动,实施用水全过程监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南通市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网络,定期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
根据《南通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23年南通市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达到考核要求,风险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以上,新增完成6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
南通将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强化企业法定义务的落实,防范新增土壤污染;以受污染耕地为重点,强化耕地分类监管,巩固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水平;以土壤污染高风险遗留地块为重点,依法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严格用地准入管理,杜绝违规开发利用。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进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深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目前,已排定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程项目5大类共764个,其中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357个,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项目140个,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4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60个,覆盖所有县(市、区)。(图文/陆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