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类通讯网络诈骗案在常州持续多发 市民需谨慎
中国网•东海资讯2018-10-31 09:44:26
大字

  近期,常州市反诈骗中心分析研判通讯网络诈骗警情,发现十类案件多发。本期《公安向您报告》,警方着重公布这十类案件以及对应的案例,敬请市民关注。“通讯网络诈骗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稍有疏忽,就会陷入圈套财产受损,所以大意不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王亚民如是说。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案例:10月25日,市民周女士手机短信收到一条消息,内容是“招聘兼职刷单员,可在家工作每天300元”。周女士与对方QQ联系后,对方完成网上购物返佣金,骗周女士扫二维码付款共计2万余元后,把周女士拉黑。

  网络购物诈骗

  案例:10月10日,市民孙先生在“咸鱼”上看中一款笔记本电脑,与卖家互相添加微信谈妥价钱后,向对方转账1500元,后对方一直未发货。

  网购退款、赔偿名义诈骗

  案例:10月13日晚,市民张女士在家中接到电话,称其3天前购买的衣服甲醛超标,可以双倍退款。孙女士按照对方要求点击网络连接,输入支付宝帐号、密码等信息,后被扣款6000元。

  网络小额贷款诈骗

  案例:10月20日,市民徐先生接一电话,称其之前在网上申请贷款通过,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徐先生按要求提供后发现被扣款6500元。

  推荐网络投资平台、股票走势诈骗

  案例:今年7月,市民李女士上网时认识一名微信网友,后对方称有理财产品投资获取高额利息。李女士点击了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通过手机银行转帐陆续“投资”16万余元,后发现平台关闭。

  冒充老板、领导、熟人诈骗

  案例:10月16日,我市某公司财务人员黄先生上班时,收到“老板”QQ信息,要求向某合作公司打款25万,由于平时老板都是通过QQ联系,黄先生没多想便按要求汇款,后发现老板QQ号被冒用。

  提供特殊性服务诈骗

  案例:10月20日,市民杨先生在微信“附近的人”添加到一个叫“姗姗”的女性好友,对方称可以提供性服务,并以服务费、保证金等理由骗得汇款后,失去联系。

  预测彩票、博彩网站诈骗

  案例:今年9月,市民王先生添加了一个微信网友,对方称在一彩票网站玩了两年赚了很多钱,后王先生在对方的指导下登录该彩票网站的页面,并多次充值共计3万余元,后发现被骗。

  冒充“公检法”办案诈骗

  案例:9月15日,市民范先生接到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电话,以范先生涉嫌洗黑钱犯罪等名义,要求范先生将所有存款转入“安全账户”以证清白。范先生被吓住,按对方要求转账160万元,后发现被骗。

  利用婚恋关系诈骗

  案例:今年8月,市民刘女士在“某佳缘网”结识一名自称香港人的男子“张鹏”,后互加微信好友确立恋爱关系。之后“张鹏”以互相赠送见面礼、律师手续费等理由,骗刘女士多次汇款共计8万余元。

  学生、女性、老人、外来务工者、财务人员、已被诈骗人员

  这“六类”群体,被骗子重点“关注”

  “学生、女性、老年、外来务工者、财务人员、已被诈骗人员等六类群体,是骗子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通过分析大量案例,分别总结他们容易中招的诈骗类型,希望他们关注。”王亚民说。

  学生群体

  1.网络兼职刷单:发布虚假招聘刷单员广告,以返利为名骗受害人购买网络虚拟物品。

  2.网络游戏装备交易:在网络游戏中假意售卖装备、账号等,骗钱后失去联系。

  3.QQ或微信发红包返利:在微信、QQ发布状态称谁发红包将10倍返还,骗钱后失去联系。

  4.低价购物:发布虚假低价手机、二手车等信息,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为由骗取钱财。

  5.交友诈骗:通过抖音、YY等谈朋友后以过生日、索要路费等名义骗钱。

  6.网站会员:开设不健康网站吸引受害人注册、充值,会员升级等名义骗钱。

  女性群体

  1.假冒代购:以海外代购等为饵,骗受害人付款后失去联系。

  2.网购退款理赔:谎称货品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款,诱骗受害人扫二维码骗取钱财。

  3.网络兼职刷单:发布虚假招聘刷单员广告,以返利为名骗受害人不断购买网络虚拟物品。

  4.网上购物:开设虚假购物网站、冒充微商,受害人付款后失去联系。

  5.伪造特定身份:伪装成高富帅、香港成功人士等与受害人网恋,后以家人有难、有赚钱投资渠道等骗取钱财。

  6.积分兑奖:冒充银行、通讯运营商等发送网银升级、积分兑换短信,骗受害人点击木马链接,转账诈骗。

  老年群体

  1.医保、社保: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诱骗汇款。

  2.冒充公检法: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犯罪,要求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3.“猜猜我是谁”:打电话给受害人,冒充熟人、亲友,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借钱。

  4.虚假保健品:以低价旅游吸引中老年人,冒充医生向老年人兜售“高价保健品”。

  5.收藏品诈骗:冒充鉴定机构,以藏品鉴定升值名义骗受害人出鉴定费。

  外来务工群体

  1.网上贷款:伪装网络放款公司以月息低、无需担保为名骗受害人支付保证金、验证费等。

  2.QQ或微信发红包返利:在微信、QQ发布状态称谁发红包将10倍返还,骗钱后失去联系。

  3.娱乐节目中奖:冒充热播节目组群发中奖短信,骗受害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4.高薪招聘:以高薪招聘为幌子,骗受害人汇款培训费、服装费。

  5.冒充房东短信:冒充房东群发短信,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账户。

  6.伪造特定身份: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等与受害人网恋,后以家人有难、有赚钱投资渠道等骗取钱财。

  7.虚构色情服务:发布虚假提供色情服务信息,骗受害人先付款后服务。

  财务人员群体

  1.冒充公司老总:伪装成老总QQ、微信账号,对财会人员指令汇款诈骗。

  2.冒充秘书:冒充上级领导秘书向下属单位推销书籍、纪念币等,实施诈骗。

  3.机票改签:以“航班取消、退票改签”等理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4.金融交易:以股票讲师名义,谎称有内幕消息骗受害人在虚假交易平台、股票指数软件上的充值操作。

  5.换号了请惠存:不法分子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称换了新号码,再以借钱等名义诈骗。

  6.钓鱼网站:以网银升级为由骗受害人登录钓鱼网站,窃取银行账户、网银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7.提供考题:声称提供考题或答案,骗考生汇款。

  已被诈骗人员

  1.找网络警察:冒充网络警察身份,假称帮已被骗受害人网络侦查破案,骗其汇款。

  2.网络投资渠道回本:已被骗人员急于回本弥补损失,在网络寻找理财投资网站。

  3.侥幸心理:网购、网贷被骗人员仍存有侥幸心理,希望下一次在网上购物或者寻找网络贷款不会被骗。

  有人身陷二次骗局!

  王亚民说,通讯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更有受害人几乎同时陷入两种骗局。

  9月18日,周某报案:称在8日收到一条短信,可以加对方QQ做兼职赚钱。周某加了对方QQ,对方发了一个京东的链接和一个微信转账二维码让周某刷单。周某共计刷了80单,共支付22万元,后被拉黑。

  周某损失惨重,报警之后越想越不甘心,想起自己8月底在手机上“探探”聊天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一个网友。当时,该网友称在一个投资彩票网站上玩彩票赚钱。周某也跟着注册投资,现在应该赚了不少。于是,他登录所谓的彩票网站,发现额度仅剩余800元。周某赶紧联系网友,却发现已被拉黑,自己在彩票网站共计损失13万元。

大家都爱看
24小时热点
国内社会
体育快讯
行走天下
美食热图
财经观察
房产要闻
法治真相
教育天地
02586333119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