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中国网•东海资讯2019-08-06 09:50:43
大字

  中国网·美丽南京讯(图文:王跃、陈宁)8月3日下午,位于中山门大街89号的南京中山园林建设公司茶厂的制茶间,七个小学生正兴致勃勃地围在炒锅前,跟随老师现场学习手工炒茶。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炒的什么茶?——南京雨花茶。

  老师又是谁?——老师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在南京茶行业,提及陈盛峰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既有着茶人的随和朴实,又有着文静儒雅的文化韵味。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作为南京雨花茶非遗传承第三代传人,南京市茶叶协会会长,南京盛峰茶业的掌舵人,陈盛峰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一直将“把雨花茶旗帜扛起来”作为己任,致力于雨花茶文化的发扬传承和雨花茶产业的打造。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陈盛峰还是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市技术能手,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南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也是不久前刚评选出的南京十大工匠之一。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陈老师开门见山:“各种茶叶,绿茶,红茶,茶叶长在树上都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是茶叶的制法……”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茶叶是怎么制出的?需要经过哪些复杂的过程?……名师授课,深入浅出。汗,浸透了老师的衣衫,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着。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在介绍了雨花茶的名称由来、发展历程、特征、制茶工艺后,陈老师开始带领跃跃欲试的学生们亲手体验雨花茶的手工制作过程。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仅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更有陆羽南京栖霞寺采茶的传说为证,栖霞寺后山在现代仍有试茶亭旧迹。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遍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当时江苏省内的茶叶专业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园,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制成“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并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而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研制新品种绿茶,在1959年春创制成功,正式定名为雨花茶。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南京雨花茶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是20世纪50年代末引种创制的茶中珍品,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陈盛峰告诉记者,手工炒茶是件很辛苦的事,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杀青”和“烩锅”都要在电炒锅里完成。简单来说,“杀青”就是将新鲜茶叶在电炒锅里爆炒,此时电炒锅的温度近200℃;而“烩锅”类似于“回锅”,锅温同样高达150℃。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炒茶有个说法叫“手不能停”,指的不仅是为了避免茶叶烧焦的工序,更重要的是防止手被烫伤。炒茶久了,陈盛峰炼成了一门“铁砂掌”功夫。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来自马群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网络报名参加的。他说,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了,缺少吃苦耐劳的生存环境下的锻炼,他们想让孩子通过这次活动,不光了解一下雨花茶的由来、发展历程、特征和制茶工艺,亲手体验雨花茶辛劳的制作过程,也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走近身边的南京工匠,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品质。

  赵先生说,刚开始,高温下的烘锅,让长久呆在恒温空调下的孩子还真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孩子在父亲的鼓励和协作下,忘掉了高温,认真地投入了炒茶劳动。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雨花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雨花茶冲上开水,水面顿显白毫,茶入水即沉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有止渴、清神、消食、治喘、除烦去腻等功效。

  陈老师为记者沏上一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雨花茶。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在家长的协同下,孩子们经受着炒锅边高温的烘烤。他们用双手在铁锅中不间断的翻飞搅动搓揉,充分尝到了制茶人的艰辛。

  终于胜利在望了。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妈妈辛苦了,喝杯热茶歇歇。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成品装袋。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陈老师请孩子们品尝雨花茶。

图说美丽新南京:七个小茶人 锅前炒茶忙——寻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

  大约一个小时后,当孩子们高高地举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一小袋珍贵的茶叶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欢笑。

  《图说美丽新南京》栏目由中国网·美丽南京与南京益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计划每周刊登5组反映南京优秀人文、美丽风光、各方建设成就的优秀图片(周一至周五每天刊登一组)。图片将由中国网·美丽南京特约通讯员提供,择优刊用。主办方旨在《图说美丽新南京》,宣传强、富、美、高、新南京“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用鲜活生动的形式讲好“南京故事”。

  《图说美丽新南京》要求图文并茂,图片以图片10-15张为宜(图片为JPG格式,每张图片边长为1024),文字200—1500字均可。要求构图新颖、内含深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反映一个南京好人或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一件值得赞美讴歌的事、一个优美迷人的景色等。

  欢迎广大通讯员积极投稿,对刊登的优秀稿件,主办方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大家都爱看
02586333119 回顶部